器材評論

REVIEWS

如此聲韻,足能博得你心 Stenheim Alumine Five試聽記

          November 19, 2018

Review2
Review2

Stenheim的官網,點進History一項,在一小段文字後面緊跟著一張照片。那是一座崇嶺高山,皚然的山巔說出了它的巍峨。不知是那個年代的冰河,橫向切出一道深深的山溝,讓山形更顯崎嶇而險峻。山腳下,矮矮的房子整齊座落,雜在住宅之間的小塊町畦,從其成作物行排列的樣態,推其當為葡萄園。Stenheim的紅頂白牆的工廠,就在這個山腳下,傍山倚澗,為大地之雄奇所簇擁,為山林之秀美所懷抱。

頁面再往下拉,進入了屋內,原廠給了一面照片牆,當中有Stenheim的試聽室,有工廠,有組裝中的半成品,有施工照片,有活動記錄,有物,有景,有人。文字不多,幾行簡說,略略帶過,但是,幾楨照片,勝似萬語千言。

Review2

專業掛帥的新貴品牌

2010年成立的Stenheim,品牌年紀雖輕,卻擁握滿滿的專業。五個志同道合的工程師,熱愛音響和音樂,原本都任職於Goldmund。或許,就是因為那個熱情,讓他們不想聽命行事,而要做自己想做的,實現對音響的終極想像。經過兩年的醞釀,2011年他們推出了第一款作品Alumine,那是一個全鋁合金箱體打造的書架喇叭,讓人印象深刻。2013年,他們把公司交給Jean-Pascal Panchard來經營。Panchard自己有多年銷售經驗,還曾創辦一個音響愛好者協會,讓法國和瑞士的音響愛好者與廠商有一個交流信息的平台;隨後,他還進入Nagra擔任產品經理。長時間浸淫於音響圈,而且熟悉製造商和市場兩端生態,Panchard入主Stenheim,自然能為公司帶來一番新風貌。

在領導班子換血後,Stenheim推出了第二代Alumine,是為Alumine 2,如果為其加裝一只低音柱,可以構成Alumine 3。這樣聰明的設計,讓Stenheim喇叭可以「單點」,也可選「套餐」。Panchard人面廣,他找上同為瑞士品牌的CH Precision合作,也請ABC PCB幫他們做分音器的線路板,更建立與日內瓦科技大學與西昂科技大學的產學合作關係。先前的五位創辦人是工程師,但Panchard不是,他雖然當初在學校念的是電子,但出了社會都在做商業實務,他知道自己接掌Stenheim,得要有技術奧援,除了技術長Lucas Perrin外,找來外部資源借力使力,這反而讓Stenheim的研發實力不退反進。

Review2

他看準了音響市場發展,要做出不一樣的產品,不能往低價走,那會遭遇到意圖分食大餅的3C與IT廠的挑戰;要讓年輕的Stenheim可以一舉站上高峰,只有一途,就是一路向上攀登,追求Hi End和極致。2014年Stenheim又推出了Reference系列,包括 D’Appolito鏡像對稱設計的Reference Ultime和四件式的Reference Statement,讓Stenheim站穩了Hi End喇叭品牌的地位。2017年才推出的Alumine 5則擷取了Reference系列的技術精華,讓顛峰成就實現在次一級的產品上,教人在Alumine 5上便可探見Stenheim Reference系列的堂奧。

Review2
2017年才推出的Alumine 5則擷取了Reference系列的技術精華,讓顛峰成就實現在次一級的產品上,教人在Alumine 5上便可探見Stenheim Reference系列的堂奧。(來源:Stenheim)

1公分厚鋁合金精工打造的箱體

作為Alumine系列的老大哥,Alumine 5的份量十足,單支喇叭就重達100公斤。很大部分的重量來自那個全鋁合金的箱體,每一塊鋁合金板足有1公分厚,由瑞士的專業金屬加工廠製作,每一片鋁板的誤差最多最多也不超過0.1mm,也就是誤差不超過一根頭髮的直徑。板材均經過陽極處理,表面呈現噴沙質感。兩側還有磁吸飾條,用家更可更換不同顏色的飾條來變換心情。瑞士金屬加工和精緻工業聞名於世,體現在Hi End音響上,每每讓人嘆為觀止;Stenheim喇叭也是這樣,在極簡之中,展現精微奧意。

Review2
Alumine 5看起來分為上下半截,其實箱體是一個,只是各單體有其獨立的腔室以避免背波干擾。兩只低音單體各有一個長條狀的低音反射孔,位於低音單體的上下兩側。整支喇叭都是由鋁合金製成,每一塊鋁合金板足有1公分厚,由瑞士的專業金屬加工廠製作,每一片鋁板的誤差最多最多也不超過0.1mm。
Review2
兩側還有磁吸飾條,用家更可更換不同顏色的飾條來變換心情。
Review2
板材均經過陽極處理,表面呈現噴沙質感。

各單體前有導波器,後有專屬腔室

箱體內部根據單體配置區分為四個腔室,隔間依然採用鋁合金板。高音和中音單體背後皆為封閉的獨立腔室,下方低音所使用的腔室則有通道相連,還有開口導出,開口位置就在下半截的低音箱體上下兩側,各為一長條狀的通道,是為低音反射式設計。前文說到Alumine 5是Reference系列的技術下放,最重要的一點,就是用上Reference系列的高音和中音單體。高音單體是一只釹磁鐵驅動的1吋絲質軟半球高音,中音單體也是釹磁鐵系統驅動,口徑是6.5吋,低音則一共用上兩顆10吋單體。值得一提的是,像Alumine 5這麼高價的喇叭,Stenheim竟然沒有跟隨當前Hi End市場那樣,用上鑽石或鈹振膜等罕見材質;雖然原廠沒有提到中音和低音振膜材質,卻罕見地在中音和低音單體懸邊用上了縐折式布邊。Stenheim還特別為單體設計了淺號角開口,均可見於高音、中音和低音單體上,具有一定控制擴散角度、提高單體效率、增加傳送距離的作用。

喇叭廠找外部廠商提供零件和箱體材料不稀奇,能夠一條龍自行開發生產的廠商當今還真是不多。重要的是廠商得知道自己在做什麼,為什麼這麼做,而且有足夠的know-how來製作。Stenheim也是這樣,把需要的零件找齊,把自己需要的規格開給外包廠商,最後得到的仍是符合自己標準的部件,但是節省了生產線、作業機器的維護和折舊等成本,更符合經濟效益。

Review2
高音單體是一只釹磁鐵驅動的1吋絲質軟半球高音,單體前緣還有淺號角的導波器設計。
Review2
6.5吋的中音單體,懸邊採用縐折狀的布邊懸邊,並且開口處也有號角狀導波器。

國內Stenheim專家就在博韻音響

試聽地點就在代理商博韻音響的試聽室。位於大直北安路上的博韻音響,落腳當地已經25年。老公寓樓層面積不大,在這裡作Hi End音響生意,老闆楊文哲沒有兩把刷子是不行的。博韻專注在兩聲道上,低、中、高價產品都有,品牌不多,但是市場區隔清楚,並且每個牌子都是楊老闆千挑萬選下決定銷售的。就連Stenheim也是,楊老闆賣了好多年,從這品牌剛引進台灣時,他就開始賣,台灣多數的Stenheim喇叭都是他賣出去的,這些博韻的客人能有機會品嚐到Stenheim的聲音,實在幸運。

喇叭怎麼搭才好,店家最瞭解。雖然Alumine 5有94dB,博韻楊老闆的經驗是小功率擴大機推起來也沒問題,幾台高級綜擴搭配的經驗也不錯,「我用過Mark Levinson No.585和Orpheus Absolute Integrated,搭起來都很好聽,但是一旦用上更好的前後級,就回不去了。」換用功率更大的後級來推,聲音更為輕鬆,動態也更有餘裕。基於這樣的經驗,楊老闆這次端上Mark Levinson No.52和No.53前後級伺候,要的就是推出Alumine 5的最佳表現。訊源配的是同樣來自瑞士的Orpheus Absolute CD;線材則以ART的線材與Audience並用,訊源並且加上Nordost QKore接地,喇叭線則用上VertexAQ的制震器。

經銷Stenheim好幾年,對於他們家的喇叭,楊老闆讚不絕口。我信他,不然,怎麼會從經銷做到代理?經銷不必承擔進口、貿易、囤貨的風險,但轉為代理商就不一樣。只是,如果遇上真愛,冒險又何妨?我相信楊老闆是真的喜歡Stenheim,因為,經過一個下午,我也快要愛上它了。

Review2
博韻二樓試聽室空間約與一般住家的試聽室差不多,縱深夠,但寬度、高度略不足,需要花時間調整。
Review2
試聽當天主要的訊源是同為瑞士品牌的Orpheus的Absolute SACD,其金屬加工水準亦是不凡。
Review2
當天搭配的擴大機包括Mark Levinson No.52兩件式前級,此機將電源和邏輯控制的線路做在一個機箱(左),主要的前級線路做在另一個沒有螢幕的機箱裡(右),徹底隔離了任何可能的干擾源。後級則是Mono-Mono的No.53單聲道後級。

好似瑞士鄉間的清新空氣,猶如阿爾卑斯山水脈清泉

Alumine 5的聲音直接、坦白,沒有矯飾和隱藏。音質純粹,音色自然。記得我開頭所提的那張Stenheim官網的照片嗎?那是他們公司周遭的景致。阿爾卑斯山橫過瑞士,整個山系就像老樹的錯節盤根,牢牢抓住整個瑞士地界。他們公司就在阿爾卑斯山群之間,公司後山就是白頂山峰。我覺得Stenheim Alumine 5的聲音好似瑞士鄉間的空氣,又好比阿爾卑斯水脈流出的清泉。你道這種純淨只在中頻嗎?不,一路到底,由高而下,一路都是純的,都是淨的,都是這樣透明而無染的。這樣會不會太無趣?不,蒸餾水才是內無一物,礦泉水就算經過即便質地和音調是純淨的,它卻能表現出聲音的豐富性,流洩出來的音樂不經任何阻礙,也不受任何感染,直撲而來。音樂裡該有的素質,就在那裡,聽的見,甚至看得見。

聖桑的第三號交響曲「管風琴」配器豐富,編制龐大,不僅加上了管風琴,還有兩架鋼琴。我坐在那裡,一路從頭到尾聽完,Alumine 5帶給我一個接近音樂廳的聆聽感受;它的聲音是開放的,音場是開闊的。其間,我和楊老闆討論空間和聲音的協調問題。他表示自己的空間太小了,在低頻上段有一個明顯的峰值,我們一邊聽音樂,一邊討論該怎麼解決。就著現有的環境條件,在調喇叭擺位以外,很難有其他辦法。因此我們開始動手調喇叭。剛開始,喇叭靠的後面,聲音乾癟而且混濁,沒有神采,特別是低頻轟然,那個聲音表現完全配不上喇叭和整個系統的身價。我們試著把喇叭往前拉,一邊聽,一邊調,最後往前拉了將近1公尺,並增加了內傾角度,聲音這才豁然開朗。楊老闆甚至把靠近背牆陳列的喇叭通通轉向,讓單體朝後,這時,聖桑音樂裡斑斕的色彩和豐富的層次性才展現出來。

第一樂章上半音樂走得歡樂,樂曲開頭由小聲而漸增,逐漸昂揚的過程,聽得Alumine 5的微動態表現實在出色。小提琴以弱音起始,力道逐漸加強,英國管帶有哀戚的神色的音調吹出,質地扎實而且定位清楚,弦樂以顫音接續行進,定音鼓在後敲出肯定的節奏,這個層次真好。為什麼我前面提到阿爾卑斯的水泉、瑞士鄉間的空氣,Alumine 5聲音高度的透明性,又不是呆板平面,音樂是跳躍的、是活生的,沒去過瑞士也沒關係,聽過Stenheim Alumine 5就知道了。聽接下來帶入的主題和發展,弦樂與木管的對話,然後加入昂揚銅管,彼此交織。只消系統透明度夠好,就能把聖桑在這裡的鋪陳,一層又一層,又一層,再一層地呈現出來。

Review2
Alumine 5的喇叭端子採用WBT製品,共有兩組,可雙線連接。此外,博韻楊老闆是義大利ART線材的愛用者,幾乎全線使用ART的線。

低頻寬鬆有解析,高頻細緻有光澤

好的質感見於第一樂章後半,這段慢板美的可以融化掉整個世界。線條剛毅、箱體堅硬的Alumine 5怎地可以發出這樣美的聲音呢?旋律是美的,若能把這當中的聲音質感給說明白,那個美又更高段了。Alumine 5讓弦樂展現了絲綢般的細緻光澤,綿密又柔軟,底部襯著的管風琴,一段聖詠般的純淨,Alumine 5唱來似乎又更無瑕了。這裡的管風琴不凶悍,卻是柔軟溫和,但卻探到了這曲子的最底部。Alumine 5箱體不大,原廠數據給出28Hz的低頻,我覺得延伸不是太大的問題,重要的是它的低頻既寬鬆又有解析。喇叭最怕低頻混濁,有的喇叭可以發出很乾淨的中高音,但是低頻的共振就壞了質感。Alumine 5沒有這等問題,兩只10吋低音似乎工作的很輕鬆,吞吐管風琴和低音提琴也是自然的。

第二樂章前半的詼諧曲風樂曲,考驗的是喇叭或系統的速度和層次感,Alumine 5雖然有兩只10吋低音,但是我覺得反應速度是敏捷的,跟著音樂的急行遁走,臨危卻不亂。如果這就是Panchard所要的,難怪乎他會用上這個縐折布邊懸邊。第二樂章走到後半,在管風琴一陣怒吼,樂團也跟著張揚齊放,一旁的豎琴在管風琴聖詠般的旋律外,奏出晶瑩透亮的音符,接著再次進入齊奏高潮,接著又是一段賦格,然後是木管和弦樂的一段卡農。好過癮啊!我聽的好過癮,連楊老闆上了樓,站在我身後都不知道。若不是我在齊奏時起身去摸喇叭,真不知「楊來了」。我去摸什麼?去摸箱體的震動。Alumine 5在樂團震撼齊奏時,箱體的振動微乎其微。這麼少的振動,難怪聲音乾淨,甚且這鋁合金箱體沒有金屬聲,這還不夠高明嗎?

音色自然均衡,不見刻意渲染

音質好,就不能不聽室內樂。放上Capcon兄弟與好朋友們合作的舒伯特「鱒魚」五重奏錄音,這又是我聽過這錄音最好的經驗之一。怎麼說?小提琴一面保有纖細質地,一面又帶有相當圓潤感,帶有貴氣的光澤讓這鱒魚比誰都有活力。低音提琴堆出了室內樂難得的深沈與厚度,這般飽滿有彈性,還帶著寬鬆感,那兩個10吋低音果然不負期望。鋼琴音色晶瑩而且顆粒堅實,座落在中央偏後的位置,這是激起的溪澗水花以及粼粼波光,真是美啊。大提琴帶著鼻音,不甚濃,恰到好處,說出Alumine 5沒有在中頻段刻意調出渲染音色。只要系統均衡、自然,這份Virgin的鱒魚錄音就會很好聽,Alumine 5讓我以大音量爽快地與這尾活魚相搏,直到退出CD,我才放走了它。

Review2
一步一步調整喇叭,每次調整都有改變,後來楊老闆把喇叭往前拉了將近一米,遠離了背牆和天花板駐波堆積的凹窪處,低頻乾淨許多。並且,楊老闆還費心把背後陳列的喇叭一一轉向後面,減少共振干擾。

速度敏快,力道犀利,色彩豐富

速度、力量、音色、動態、延伸,用什麼來表現最好呢?鋼琴。放上波哥雷利奇彈奏的穆索斯基「展覽會之畫」。開頭的「漫步」,音樂以穩定的步伐前進,琴音堅實有力,和弦彈下去的重量感十足,琴弦振動豐富。「侏儒」一曲,有著詭譎的氣氛,琴音的顆粒分明,連震音和琶音也分分明明。和弦奏下後,踩下延音踏板,琴音迴盪綿延,那個琴弦振動以及綿綿不絕的琴音聽起來真像台演奏琴在面前一樣,好貼近鋼琴的聽感。彈到用力之處,鋼琴因為發聲原理,比起任何樂器都更能表現出力量的層次,也更能展現速度變化所帶來音色上的不同。Alumine 5的鋼琴聽起來真是純然又自然。

聽「古堡」一曲,樂曲慢了下來,這時,音色的琢磨就考驗鋼琴家的功力。波哥雷利奇把音色的色階拉開,Alumine 5則在我面前,把鋼琴家揮灑出來的明暗與色階給表明出來。要聽和弦的層次以及琴音的力量,怎能不聽「牛車」?Alumine 5毫無保留地重現了演奏的力度,我坐在那裡,感覺琴音是直擊而來的。穆索斯基寫這段曲子時,描述的是拉車的牛,實際要講的卻是飽受階級壓迫欺凌的俄國人民,這沈重,波哥雷利奇彈出來了,Alumine 5放出來了。我不知道波哥雷利奇家裡的音響用什麼喇叭,但是我知道確實有鋼琴家是Stenheim的用家,而且我相信,我在這裡放這曲子,波哥若聽見,恐怕也要心動。

貴的音響只能聽古典樂嗎?為什麼我一直寫的都是古典音樂呢?當然不是,音響的工作只有一個,就是重播錄音,把音樂盡可能還原出來;理當任何音樂都能放,都要放的好。但我先以古典樂來測試,是因為古典音樂裡採用的都是自然樂器,它有一個參照點,不像插電樂器的聲音是可以調整變化的。但是,感動人的,可不只是真實與否,能夠打動人心的元素很多,真實度,只是其中之一。使用插電樂器的音樂依然可以感動人,好的音響重播,也應該把這樣的感動帶給人。

鼓聲爽朗結實,混音層次分明

聽Dire Straits 的「Love over Gold」專輯,「Telegraph Road」一曲開頭以極微弱的聲響起始,由蚊聲而漸大,合成進來的電子低頻,像是遠雷一樣。之後加入吉他和電鋼琴,配樂漸漸豐富起來,直到鼓聲出現,那才宣告了前奏的鋪陳要完了,主歌要準備出來了。鼓聲,好有力,那不是蓬蓬鬆鬆的鼓,也不是飽滿渾厚的鼓聲,是快速的、有力的鼓聲。我真喜歡聽Alumine 5表現鼓邊敲擊的聲音,爽脆而俐落,配上結實快速的大鼓,那個年代的搖滾,就是這個味!

「Private Investigations」裡的吉他音色真是漂亮,帶有木箱的溫潤調和,鋼弦迸發出來剛毅神氣讓人無法分神,一下就被捲入其中。Mark Knopfler的歌聲出來,深沈陰鬱的嗓音,刻意壓低,與吉他的鮮明、配樂的昂揚形成對比。電鋼琴、合成器、吉他、人聲,兜出了一個有機的織體,而且是立體的。Alumine 5的聲音帶有活潑與生氣,Knopfler的歌聲聽起來特別鮮活,用力刷下的鋼弦,像是閃電一樣擊來,不,後面的電吉他才是!至於那鼓聲,是高空落下的霹靂,聽到這等的鼓聲,讓人感到Stenheim單體選用的巧妙。一般縐折布邊懸邊低音可見於老喇叭和號角喇叭上,但那些喇叭的低音快歸快,乾淨歸乾淨,總是少了一種厚實的飽滿度。一般的橡膠懸邊低音聽起來又不如Alumine 5這般爽朗快速。我問楊老闆,Alumine 3那個低音柱的低音聽起來跟它比呢?「差很多,Alumine 5的低音表現更全面,而且質感跟Alumine 3完全不同。」

Review2
試聽初期,楊老闆配的前級是Mark Levinson No.52,後來他又搭配Orpheus Heritage前級,聲音則多了一分韻味。

人聲鮮活,表情傳神

楊老闆又出點子,他搬上Orpheus的Heritage Preamplifier來,這同樣是兩件式前級,而且跟Mark Levinson No.52一樣,也是把電源與數位邏輯線路與類比音訊線路隔離開來。換這有什麼用意呢?「No.52的聲音偏於理智,Orpheus前級的音樂性更好。」他自己也還沒試過,這麼一搭,還真對味,聲音多了一分溫暖和韻味,Alumine 5本就偏屬清新無染,純淨透明,Mark Levinson搭起來更凸顯了這方面的特性,配上Orpheus則添了幾分柔美。聽人聲尤其感覺進步。

Alumine 5的聲底聽人聲,帶有鮮甜清新,活生生的氣韻,真是有味道。我沒有放什麼發燒錄音,放上的是1957年錄的老爵士歌曲,Ella Fitzgerald和Louis Armstrong的對唱。雖然是單聲道錄音,但是這個錄音的人聲溫暖飽滿,充溢類比韻味。Alumine 5放起這種老盤,出的不是老味,反倒讓老盤有了新生和新聲。要播Louis Armstrong和Ella Fitzgerald的歌唱,考驗喇叭的細節再生力。Armstrong的沙啞滄桑的嗓音,還經常利用抖音來增加歌聲的變化;Fitzgerald則有無懈可擊的轉音技巧,聲線的起伏變化都仰賴系統的細節再生力。Alumine 5才一唱出第一軌「Let’s Call the Whole Thing Off」,就讓人驚艷無比。

音質,細節,表情,真是優異。因為是單聲道,沒有音場問題,因此可以專注在歌聲上。音質扎實卻不厚重,反倒靈巧機敏,每一個轉音都分明清楚。細節,這在我前的試聽就已經講到了,這裡,聽到了Armstrong唱歌,那更是毫無遮掩的直率坦白,不帶一點溫暖的染色。因為有了細節,因為質地純粹,歌唱就容易顯出表情。至於Armstrong的小喇叭,嘹亮而有魄力,銅管的金屬質感,那是空氣摩擦管壁發出的聲音,有著燦爛亮眼的光彩。真好,這樣聽這張專輯,真好。雖然這跟整個系統都有關,Mark Levinson也是這樣的正直身段,但我信Alumine 5這個終端的執行者,才真正把關了所有的聲音出口。當它把歌曲唱出,那就是Fitzgerald和Armstrong在唱,在現場,在我面前。

啊!是啊,我怎麼沒想到呢!我這一路聽下來,不管是我前文提到的CD,或者是我沒提到的唱片,Alumine 5都把音樂很自然地帶到我面前,尤其是楊老闆最後一次動完喇叭後,我真覺得那不是唱片了,那是一個現場的演出,很自然就被帶到那個演出的情境裡。不過,要有這樣的經驗,Alumine 5一定得調好,擺位非常重要。沒擺好,是嚐不出這兩百萬喇叭的價值的。當一切搞定了,就不禁要跟我一樣感嘆:原來現場也可以買的回來。

Review2
原本喇叭正面朝前,後來慢慢增加內傾角度,反射音干擾更少,聚焦更準。

意猶未盡

退出CD,收好行囊,我步下樓梯,楊老闆和夫人在下頭等著。我同他們致謝也致歉:謝謝他們讓我用一個下午來認識Stenheim Alumine 5,也教我對當天下午聽的那些樂曲,又有了新一層的認識;我也表示不好意思,耽誤了他們用餐的時間,聽個喇叭搞那麼久,教我怎麼好跟楊老闆開口,想約下次再來聽。如果可以的話,何妨來試試小功率擴大機來推Alumine 5呢?那會是怎麼個風貌?至於放在一樓的那對McIntosh 1.25K後級,也讓我好奇了;還有……。

Review2
Alumine 5略略偏心的設計,讓每一對喇叭都有左右之分。
Review2
原廠提供銀、黑兩色機箱可選,側邊飾條則有紅、金的選擇。實際上不只如此,原廠還開放客製化,能按客人需要調配顏色。
Review2
淺號角的導波器具有一定控制擴散角度、提高單體效率、增加傳送距離的作用
Review2
底部設有可調高度的腳錐。(來源:Stenheim)

器材規格

型式:3音路4單體落地喇叭
頻率響應:28Hz – 35kHz
單體:1吋絲質軟半球高音x1、6.5吋中音x1、10吋低音x2
最大承受功率:200 W RMS, 400 W (peak)
靈敏度:94 dB SPL/2.83V/1m
阻抗:8 Ohms (最低3 Ohms)
尺寸:1200 x 280 x 380 mm (HxWxD)
重量:100 Kg each
定價:1,980,000元
代理商:博韻音響
電話:02-2532-6293
網址:resound-audio.com